找到相关内容259篇,用时3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奘译观所缘释论之特征

    第一颂,引申其意曰(据梵藏本)︰   ‘此无外境,只识有境相起,云何可知?外境以能生似现其相之识方许为识之所缘缘,非仅作因(即许为缘),与等无间缘等无别故。又执五识身能缘和合(...rsquo;。   此释分析和合、极微和合、极微相待、形相差别四义而谈,实启陈那之论绪。解《观所缘》,探此本源,乃尽其意。此中‘和合’谓诸分聚集之假相,‘极微和合&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5866707.html
  • 当今弘传声闻律仪的困局

    因地制宜的开遮,如说:“虽是我所制,而于余方不以为清净者,皆不应用;虽非我所制,而于余方行者,皆不得不行。”[xv]我们称此为随方毗尼。又据《四分律》,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条,比丘尼戒有三百四十八条。有关...剥皮为纸,刺血为墨,以髓为水,析骨为笔,书写佛戒”[x],这些都大违常理,且与自他解脱不相应。另外说菩萨还要“牛马猪羊、一切畜生”发菩提心[xi],但畜生不通人语,这显然非常人所能为。所以,即使方便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0766855.html
  • 制戒的缘起及意义

    .随时毗尼与随方毗尼】  《五分律》中,佛陀明确告诉弟子们:  虽是我所制,而于余方不以为清净者,皆不应用。虽非我所制,而于余方行者,皆不得不行。6  虽然是佛陀制定的戒律(主要指息世讥嫌戒),...比丘制戒,并不是不愿意慈悲摄受他们,而是因为时机尚未成熟。在早期的僧团,比丘们道心真切,行为清净,并无非法现象,也不曾造作有漏法。戒律是随犯而制,当比丘没有犯戒行为时,不以戒律约束大众。必须在比丘...

    济 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34466983.html
  • 戒律的产生及在中国的弘扬

    完全一样了。所以佛在《五分律》一卷二—卜二中要说: “虽是我所制,而于余方不以为清净者,皆不应用,虽非我所制,而于余方行者,皆不得不行。”这是多么开明的圣教!  比丘尼戒除了女众特制的部分之外,...难调者令调顺。七、惭愧者得安乐。八、断现在有漏。九、断未来有漏。十、正法得久住。此十句义,是佛制戒的根本意趣,也是出家受戒,持戒有的利益。由遵行戒法故,可以断除自己现在未来的有漏,可以依之保护有惭有愧...

    恒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55069771.html
  • 五根综述

    所能断者,偿之。其中,属于阿耆毗伽派的第三、第四、第五与属于耆那教之第六均主张苦行,他们与第二均为唯物论,主张聚积说。根据佛教的观点,他们对修炼的基本看法不正确。   [7] 我在《般若琐谈》中...法尚舍,何况非法!”[9]如果我们不需要渡河,再怎么好的渡船又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?如果我们已经安全过了河,谁还会不辞劳苦地拉著船一块赶路呢?没有市场的产品是没人去生产的,这只是没有人生产而已,并不...

    恒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40077315.html
  • 佛经所见舍利崇奉及其意义管窥

    分载于八万四千个宝函,由僧众分送世界各地。  舍利可感而得,有感,是正法久住的证明。在我国,由于至诚而感得舍利之记述甚多,据《出三藏记集》卷十三载,三国吴孙权之时,康僧会感得舍利,孙权令人以铁槌击之...第一四天王,得第六天上功德之福。值此福已,因诸善本度众苦。若复持是般若波罗蜜供养承事,便具足五波罗蜜、三十七品、佛十八法,度罗汉、辟支佛地,住菩萨之德,便得神通,从一佛国复至一佛国,随其所而教化之,...

    刘泽亮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60192102.html
  • “菩提道次第广论”简介

    往日之罪尽情忏悔,积极行善,从此战兢惕励,终至所求。诸位是不是也希望优化命运?时值末法,这本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统摄佛法圆满的道理,你忍心把它束诸高阁吗?   这本书之所以殊胜圆满,是因为它是由世尊...机解决每个人的问题,根性利的众生也能够把佛所说的经教,从浩瀚深远的教诲中提纲挈领,依教奉行而解决问题。末法的时候,具足像佛那么圆满的善知识少了,众生的根器也越来越钝了,要想通晓一切圣教,真是难如登天...

    日常法师讲述

    |菩提道次第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153056514.html
  • 佛性.塑性.形式美

    皆理不可通。然理岂有之通者乎?则纳无后身,舜受 ,三涂之说,不得不信矣。虽形有存亡,而精神。与其世后身,灭何异哉。故对至有迟速,犹一生祸福之早晚耳。”这些论调与戴逵之观点可以说是针锋相对,截然不同...幼小时他就做过“词丽器妍”的郑玄碑,十余岁时在瓦官寺作画,就引起时人注意,说他日后成大器。他又随当时著名学者范宣学习。而且十分刻苦。范宣重其才,以兄女妻之。戴逵学习之余唯独好画,其师以为无用,及至...

    张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74439120.html
  • 观世音菩萨

    印水,有感。故观世音之名,遍闻十方世界。此约菩萨因地修行法门而言。一切众生,向外分别声闻,生毁誉心,起贪瞋痴,造淫杀业,受三途苦。菩萨耳根不向外闻,仅闻耳根能闻的自性,功夫成熟,六根应时清净,寂灭现...,为欲发起一切菩萨,安乐成熟诸众生故,现作菩萨。说明观音菩萨虽久远劫来己成佛道,复不离寂光,垂形九界,随类现形,寻声救苦,以何身得度者,即现何身而为说法。观世音菩萨与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特别有缘。佛在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43243659.html
  • “菩提道次第广论”简介

    尽情忏悔,积极行善,从此战兢惕励,终至所求。诸位是不是也希望优化命运?时值末法,这本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统摄佛法圆满的道理,你忍心把它束诸高阁吗?   这本书之所以殊胜圆满,是因为它是由世尊传承...次第”是努力的过程必须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。“广论”就是详细说明从凡夫到成佛这一条路,使我们了解后照著次第努力实践,结果就会出现。   正法的时候,佛陀的条件高,众生的根器利,佛陀视个人的根器即能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82843763.html